科学研究

科技下乡,助力徐闻良姜产业健康发展

2020/8/7浏览量:604来源:中心办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广东省南药规范化种植与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本站中药材专家、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唐晓敏、张春荣两位博士前往湛江市徐闻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对高良姜药材生产和综合开发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

高良姜是国内外常用的中药材和调味品,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徐闻县是我国高良姜药材的主产区和道地产区,徐闻良姜已于2006年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入选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近年来,徐闻良姜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干货7000吨,畅销国内外市场。2020年上半年,因长期干旱少雨,当年种植的高良姜幼苗大量死亡,对三年后的高良姜药材供应产生极大影响。

广州综合试验站专家与当地高良姜加工企业广东丰硒良姜有限公司和徐闻县力鸣农业有限公司及高良姜种植大户针对当地高良姜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就高良姜种植、采收、加工、仓储和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张春荣博士分享了试验站制定的《高良姜药材种植技术规范》和《高良姜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指出高良姜生产应以保障药材质量为前提,需加强旱期灌溉,保障药材供给;控制烘干温度,减少挥发油散失;建立恒温气调仓库,严禁硫磺熏制,避免药材霉变;扩大药材及地上部分产品开发,提高药材经济附加值。唐晓敏博士针对当地种植环境条件及高良姜优良品种选育的需求,提出了立足道地品种、细分药材规格等级、规范化建设种子种苗繁育体系等关键措施的建议。专家们还对完善高良姜采收加工机械化、打造高良姜产品品牌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中医药行业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脱贫攻坚、发展农业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广东省南药规范化种植与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高良姜等南药资源开展种质繁育、规范化种植、采收加工、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制定了高良姜、广金钱草、广藿香、穿心莲、益智等南药品种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南药产业的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广州综合试验站与企业达成合作意愿,将在高良姜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改良高良姜品质,拓展产品形式,提高经济附加值,建立高良姜产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此次高良姜产业调研及科技服务活动,为当地高良姜药材生产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思路,促进了产业融合,对当地高良姜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7 广东药科大学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7709号-2